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重要发布 > 审议意见 >

关于对全州大景区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
编辑:gnrd    发布时间:2022-05-25 11:21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关于对全州大景区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
 
州人民政府:
    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州人大常委会代表视察组关于全州大景区建设情况代表视察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景区体制改革,精心谋划,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体制机制逐步健全。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产业融合成效显著,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环境持续优化,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建设。
    会议指出:全州大景区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大景区的新要求、新期盼衡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整体规划不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作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要支撑的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三个核心大景区,在打造5A级旅游景区方面,投入不足,工作推进艰难,致使核心景区打造成效不明显,对县域经济拉动不强。十三五期间冶力关大景区列入藏区专项仅有3.13亿元、拉卜楞大景区1亿元。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3个大景区建设项目,80%以上的不在“十三五”藏专计划。
    二是文化引领不够,服务水平不高。文化引领处于低层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对缓慢。智慧旅游、游客集散中心、购物餐饮街区、文化商演等方面处于空白,停车场数量少,旅游厕所质量等级低,标识标牌系统不健全,与首位产业的地位极不匹配。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滞后,观景台、旅游厕所管理养护水平低,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甚至不管理的情况,导致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卫生长时间无人清理、设备破损不能及时维修、游客无法正常使用。
    三是交通瓶颈制约大景区发展壮大。交通制约因素仍未完全破解,大景区缺少高等级旅游公路,客运速度慢,班车始发班次少,机场、高铁、高速、旅游公交均显不足或空白。无法满足旅游旺季游客的出行需求。景区间道路不畅通、连接性差,尤其是迭部县至江可河、冶力关镇至新城镇等公路建设推进缓慢,制约大景区旅游大环线的构建,导致游客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路上,走回头路较多。
    四是大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缓慢。冶力关的旅游整个体制机制还不顺,制约着冶力关旅游业的大发展。存在各自为战、互相掣肘现象。全州非常分散的旅游布局,小而散的经营模式,不便引进战略投资者,这种小而散的状态无法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无法留人,生态旅游没有厚重的文化做积淀,复游率很低,全州小而散的现状无法形成跟大型合作者对接的有效条件。三个大景区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景区管理公司未开展实质性业务,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滞后。
    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大景区提供的旅游产品单一,仍停留在旅游观光的层次。娱乐项目少,冬季旅游项目和夜间项目基本空白,缺少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游客体验性参与性的娱乐项目。现有娱乐项目设施简陋、场所分散,规模档次不高,开发深度不够。
会议要求:州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代表视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全域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全域旅游。全州旅游,紧盯藏乡、青山绿水这个制高点,通过旅游产业、旅游项目、旅游精品线路、旅游竞争机制、旅游投入机制完全释放资源潜力。一是在指导思路上,景区体制机制改革要遵循“全域旅游”理念。二是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全域旅游新布局。旅游景区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更是引领市场的核心。三是广开财路,加大投入。坚持“上争”、“外引”、“内聚”三管齐下,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投融资新体系。四是优化旅游线路。加大项目争取和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建设,积极争取冶力关至新城、扎尕那至江可河等公路建设项目,尽早打破交通瓶颈,打通旅游环线。
    (二)文化引领,优化升级,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发挥我州景观资源优势,提升景观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山岳型”景区品质,推动扎尕那、大峪沟、白石崖、措美峰、尕海、达尔宗湖、腊子口等景区转型升级;补齐水域旅游短板,依托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和湖泊、湿地资源发展水域旅游,适度挖掘甘南历史和重大历史事件,利用现代科技再现历史和历史风云人物场面,开创观鸟游、花海游(213线、西麦朵塘等)、湿地游等生态旅游。二是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建设一批红色旅游小镇,红色旅游街区,红色旅游产业园,红色旅游客栈等。三是开发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公司化、品牌化、标准化提档升级,推动藏家风情、牧村部落、森林人家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四是创建新业态游。大力发展摄影采风,持续办好“大力士”比赛、歌舞表演、论坛等赛事;力促发展自驾车、房车旅游、构建以高速公路、旅游干道为纽带,风景道、自然风光带为廊道,景区景点为依托的自驾游网络体系。五是甘南藏医药优势特色显明,充分利用驰名国内的甘南藏医藏药,促进慢病康复旅游融合发展。
    (三)加大交通项目争取建设力度破解交通制约因素,争取和建设大景区高等级旅游公路,提升客运速度,增加班车始发班次。机场、高铁、高速、旅游公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形成立体式交通,二级公路四通八达,改变景区之间的道路等级低、畅通差、断头多,开通风景线,搞好循环线。有限的时间花在路上的问题,有效解决景区之间道路的快速通达,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四)深化大景区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景区改制首先要以全域旅游为指导思想。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引领,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政,以大品牌、大营销打造精美大景区,以大思路大手笔做强旅游大产业,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着力发展优质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旅游强州,为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全面推进大景区“三权分置”改革工作,进一步健全景区管委会职能,加快景区管理公司规范化运营,实现景区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管理权由景区管委会实施,经营权由企业负责,切实把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推向市场。三是实施市场大开拓。构建区域品牌、市县品牌、景区品牌、产品品牌。举办各类文化游节庆活动,做到“人有我特”。广泛宣传“招客”。立足国内“引”,面向境外“揽”。制定优惠政策,“引”、“揽”结合,最大程度的将产品宣传出去,把游客引揽进来。四是实施资源大整合。景区“一体化”管理。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破解“一山多治”、“一景多管”。推动“三权”分离,加快建立“小委管理、大集团化运营”的管理体制。五是实施经营“大集团”运作。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优质旅游资产,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集团。六是实施资源“大项目”整合。项目引领,策划、储备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重点旅游项目,举办旅游产业投资推介会,每年优选一批旅游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进行调度,推动一批旅游精品工程、示范项目落地。
    (五)加大景区产品开发力度。一是打造优质大景区。加快景区创建步伐,实施景区动态管理,提升景区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拆掉一批管理差、品质低的旅游景区。推动旅游景区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标志牌、休闲场所、周边道路交通等游览系统,合理设计讲解词。二是打造特色产品。围绕山水风光、宗教寺庙,打造摄影、朝圣、修学、文艺创作等文化宗教体验产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展示甘南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三是打造甘南品牌。做好前哨服务。完善咨询服务、游客接待、推介展示、游客集散、代理服务等功能。完善旅游公交网。实现智慧游。推进“一部手机游甘肃”在甘南的建设。开展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推出一批互动性强的娱乐项目。大力开发驻场演绎、灯火秀和沉浸体验式夜生活项目。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畅通投诉受理渠道,加快落实诚信理赔机制。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
请州人民政府按照上述审议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并在三个月内将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向州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
 
附件:1.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全州大景
        区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实施满意度测评结果
      2.州人大常委会对全州大景区建设情况专题询问实
        施满意度测评情况汇总表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2019年10月9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