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监督视窗 >

关于全州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编辑:gnrd    发布时间:2019-11-11 10:25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关于全州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9年6月26日在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甘南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甘南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全州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是州人大常委会确定的2019年重点监督议题。州人大常委会充分准备,抽调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州人大办公室、常委会部分工委、州教育局等工作人员二十余人,成立了两个调研组,分别由李瑞平、杨昌德副主任带队,于4-5月对全州七县一市的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进行了全覆盖调研。
    一、全州普通高中教育基本情况
    全州现有普通高中16所(其中普通中学11所,高级中学5所)。在校高中学生17010名。其中“双语”类普通高中9所,“双语”类普通高中生6487名。现有普通高中教师1673名,学历合格率为90.46%,普通高中毛入学率为92.38%。
2018年,全州普通高中毕业人数为7610人,其中2048人被本科录取,3899人被专科专职录取,推免录取1663人。2018年,全州参加高考人数为6521人,本科上线人数2048人,本科上线率31.41%,其中二本上线人数1499人,二本上线率为22.99%,一本上线人数149人,一本上线率为2.28%。
    二、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主要成效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高中教育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州委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州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和《意见》,特别是制定了《甘南州普通高中学校质量提升计划》。召开了全州教育大会,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教育工作,与各县市签订了责任书,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形成了集中人财物优先发展教育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共落实资金15.7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落实了一批学校建设项目;落实了图书设备配置;落实了学校公用经费;落实了取暖费专项补助;落实了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减免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生学杂费和书本费;为普通高中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我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高中免费教育,极大的减轻了农牧民群众教育负担。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立补充培养机制
近几年,通过招录、引进等途径,补充高中教师619名,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根据相关计划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实现了包括高中教育在内的教师两轮全员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开展支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师热爱学校,关爱学生。落实高中教师班主任岗位补助。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包括高中教师有18名教师获得正高职称、1206名教师获得高级职称。全州涌现出陇原名师5名,省级特级教师1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骨干教师90名。
    (四)强化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给每个学生平等创造成才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创建各类特色学校,创办各类特色社团,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生技能,一批学生被艺术类、体育类高校录取。加强了学校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加强了学校后勤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没有发生过各类安全事故。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互相团结。同“十二·五”末的2015年相比,虽全州高考人数有所减少,但本科上线率、录取率、录取人数、各科均分明显增加。特别是一本上线人数,录取率都有所增加。合作藏中、合作一中、碌曲藏中、临潭一中等教育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三、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州的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与周边地区相比还不协调,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很落后。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
    (一)高中教育发展环境特殊,保障条件薄弱
我州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和省上投资,州县无财力配套。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改薄等项目实施,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普通高中学校国家和省上投资项目少、投资渠道窄,州县更无财力投入,导致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不力。一些学校学生数量多,占地面积小,操场不标准,活动场地不足。有些学校学生宿舍少,缺少后勤服务设施,造成学生在学校周边民房借宿,不能上晚自习,减少了有效学习时间。有的学校功能配备不齐不足,教学实验设备缺乏或简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还有个别学校建在居民区,进出学校交通不便,道路狭窄,疏导困难,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调研时,普遍感觉义务制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好于高中学校。近几年解决了高中学校的公用经费问题,发放了班主任岗位补助等,但高中学校的校舍维修、设备配置、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温暖工程等方面还显投入不足。
    (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优等生源肥水外流
我州仅合作一中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每年全州初中毕业生六七千人。经州教育局积极协调争取省内12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我州招生,兰州新区舟曲中学在我州招生700人。有效的缓解了我州普通高中招生压力,也为我州初中毕业生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了机会。但全州每年700-800人被州外高中学校录取,造成了优质生源外流,对州内高中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州中小学优质资源不足,广大干部群众送子女上学的需求与现实有较大差距。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纷纷送子女到外地上学,增长了家庭经济负担。由于优等生源外流,州内高中学校招生的多为中下游学生,对学校的学风有一定影响,学校老师的压力也较大。一个班级没有优秀学生,老师上课就缺少了激情,班级就没有了标杆,缺少了激励与竞争,增加了管理难度。
    (三)高层次教师引进困难,高中教师待遇“缩水”
一是教师引进困难。近年来,教师队伍补充主要依赖于“三支一扶”、事业单位招考等,主要引进一些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但高中学校急需的高层次教师,高学历教师(硕士以上)、有经验的教师、名教师则难以引进。近年来补充高中教师619名,硕士生仅为34名,仅占5.5%。二是教师队伍不稳定。一些学校骨干教师调到外地;一些招收的外地教师辞职或调回原籍工作;一些教师思想波动,谋求改行;一些学校虽然教师总量不缺,但结构性矛盾存在,缺少音体美通用技术教师。高水平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缺少。三是职称晋升限额少。高中教师高级职称、正高职称限额少,但符合条件的人多,晋升职称困难。四是高中教师待遇“缩水”。据反映,同职称的高中教师基本工资低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高级教师低140元/月左右,中级教师低100元/月左右。五是教师培训与实际需求有脱节。教师培训多为项目安排的培训内容,学校派老师参加。而学校真正需求的培训不一定有培训任务和内容安排。
    (四)高中生源基础较差,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我州高中教师毛入学率比较高,达到92.38%。但由于优质生源外流,在我州高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高中课程难以消化,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高中学校的教师虽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数同学高考成绩还是很不理想,最好的学校二本上线率50%左右,差的学校二本上线率5%不到,一本上线则率更低。大部分学生只能进入大专或高职学习。由于生源质量不高,基础较差,高考升学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今后发展。
    (五)学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学校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一些学校的后勤服务和宿管不到位,大灶与宿舍卫生较差。个别学校食品安全存在隐患,校长与供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采购、加工、供应环节监管不力。一些学校周边环境复杂、流动人口多、向学生销售不合格食品等。还有个别学校学生管理松散,对学生社团指导不够,社团作用发挥不好。高中学校普遍缺乏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没有完全落实。一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与软。
四、几点建议。
高中教育是民生大事,是教育的出口,承载着社会的期望、家庭的希望、学生的梦想,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建议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切实加强高中教育,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普通高中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实际情况,一要切实重视和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依据城镇化发展趋向,人口流动聚集状况,准确预测生源,掌握覆盖范围,估量办学规模,对学校布局规划进行必要的合理调整,县城内资源不足的进行新建,重点学校立足提升档次进行改扩建。每个县原则上应当有一所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小,没有发展空间,学生人数多的学校,应当考虑异地新建。使学校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益明显。二是建议把高中教育学校建设纳入到“十四·五”藏区专项规划进行建设。要抓住藏区专项投入的机遇,努力补齐高中教育建设短板。要及早介入,充分调研,作好项目论证。三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在解决公用经费的基础上,把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附属设施、校舍维护等纳入保障范围。
    (二)顺应人民大众呼声,加快培育优质教育资源
省内12所师范性高中学校在我州招生,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为我州义务教育学生进入优质高中学习提供了更多途径,补充了我州优质高中资源不足的短板。一些示范性重点学校出现了择校热、大班额,一些家长把学生转往外地,都反应出了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的强烈期盼,为此,高中教育应当顺应人民大众呼声,加快培育和扩大优质资源,更好的满足青少年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一是打造品牌示范带动。要寻找突破口,在普通高中、藏族高中,树立一些典型,围绕素质教育和升学率,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培植亮点、带动整体提升,进一步增强我州教育核心竞争力,对外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学校、家长、社会三方满意。二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对教育者的教育,通过课堂培训,实践锻炼,学习交流,培养一批省州级骨干教师、陇原名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等。每年开展一次教师评选、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激励教师提高素质能力,稳定教师队伍,形成“名师带高徒”的良好格局。三是实施“优生激励”工程。建立高考学生及学校的奖励机制,减少优质生源外流。组织艺术类特长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四是实施“教研兴校”工程。有重点的开展教学研究,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研课题,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教育成果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待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之大在于师之大,学校之强在于师之强。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严治教,从严治学。采取“教师评校长,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的方式,促进校风的根本好转。树立爱岗敬业思想,坚守行为规范。二是建立考核考评机制。要合理确定考核方向,学校、校长、老师的成绩考核,重点看升学率、看及格率、看满意度,用教学的实绩说硬话,凭学生的成绩论英雄。实行考核结果与经济待遇(津贴)、评优晋职(职称)等挂钩,形成“好校长带好学校,好教师带好班级”的用人格局。三是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目前高中教师总量不缺,结构性短缺的实际,高中教师着重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硕士以上人才。四是关心教师职称评审。根据高中教师职称评审的条件要求,做好服务工作。做好与人社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限额,公平公正公开评审。评定要重工作实绩、重满意度。五是要落实好教师待遇。把国家、省上对教师的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因我州高中阶段已实行免费教育,高中学校无收费,高中教师基本工资低于义务教育学校工资的问题,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力争做到同工同酬。六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学校需求和教师知识结构,结合课程改革,做好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水平。开展老教师帮带新教师,高中职称教师帮带青年教师活动,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加大力度建设教师保障性住房,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快提升教学质量
    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思想,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工作氛围。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允许高三学生对薄弱学科进行补课,补充学生学科短板,尽量提高高考成绩。注重学生在音体美特长教育上的全面发展,形成设施完备、训练有方、管理到位的特长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允许高三学生对薄弱学科进行补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学业、职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指导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进一步强化育人导向,因材施教、分类教学,为高等学校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五)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防范学校安全风险
     要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校园周边交通和治安环境的综合监管,及时整改到位,努力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切实落实校长和供货企业的主体责任,供货、加工、供应环节都要规范,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决不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要加强消防、地震疏散应急演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倡正能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全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