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会议专题 > 人代会 >

卓尼代表团:沐雨栉风结硕果 砥砺奋进续华章
编辑:gnrd    发布时间:2020-01-18 15:03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沐雨栉风结硕果  砥砺奋进续华章
——俞成辉参加卓尼代表团分团讨论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甘南历史上极不平凡、非同寻常的一年,全州上下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应对了一系列急事难事,推进了一系列实事好事,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开创富民兴州新局面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凌云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准确到位,提出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措施办法切实可行,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也是一张清晰明确的路线图。一是晒成绩,件件桩桩可圈可点,让大家在回首过去时充满信心、看到希望;二是讲问题,在不遮不掩中扒皮戳心、揭短亮丑,让大家在看清家底中擦亮眼睛、明确认识;三是谋发展,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努力在资源禀赋、生态地位、“三区三州”的历史方位和空间格局中精心谋划、悉心布局,让大家在抓主抓重中把准方向、明确目标,在见微知著中弥短补弱、强基固本。总体来讲,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一个多年来少有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
    刚才,听了各位代表的发言,都很有水平,问题找的准,建议提的好,让我很受教育和启发。下面,我就卓尼县和全州有关工作,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第一,精准脱贫是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工程,必须提升质量、巩固成果。2019年,甘南藏区整体脱贫,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标志着各族群众千百年来的梦想得以现实。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这个重大课题,超前谋划、因地制宜,在巩固提升中发现问题,在培育产业中破解难题,占领制高点,打好主动仗。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激发信心决心,增强内生动力,防止出现心理失衡、扶贫成效打折、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
    第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持续走高。要借助去年成功举办“一会一节”的强劲东风,抢抓今年承办全国乡村旅游暨民宿大会的有利契机,以“一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融“乡景、乡味、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让各族群众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要依托冶力关旅游实训基地,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烹饪、讲解等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提升农家乐、牧家乐、藏家乐服务管理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能受益。
    第三,擦亮全域旅游无垃圾金字招牌时不我待,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纵深推进环境革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持高标准、主动找差距,用心用情、精益求精抓好生态保护,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做好生态修复、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持续释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裂变效应”、“放大效应”、“蝴蝶效应”,捅破环境革命“天花板”,迈向绿色崛起“新高地”。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健全完善教育引导、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督查落实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决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更不能束缚在今天面临的瓶颈困难中迷失方向、不思进取。
    第四,洮河风情线是一条走心长廊,必须打开窗口、敞亮厅堂。作为全州七大文化旅游风情线之一,洮河风情线的形态已经形成,业态正在培育。要充分利用沿线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各类资源优势,把美观和实用相结合,改造提升周边环境,做到结构合理、色彩柔和、格调统一,实现一山一景、一桥一景、一步一景。要突出绿色理念,彰显文化特色,依点布局、串点成线,点线结合、连片发展,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力量,着力打造品位高、功能全、吸引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旅游景观,真正让洮河风情线成为绿色生态线、脱贫致富线、民生幸福线。
    第五,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道伤疤,必须刀刃向内、根除积弊。门槛高、办事难和吃拿卡要的痼疾顽症不彻底解决,甘南将永远低水平发展。要深刻汲取迭部“一地三租”教训,盯住招商引资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普遍问题和棘手问题,全力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切实为企业减负、纾困、解难,努力让民营企业创新创造的活水源泉充分涌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从优化上着手、从服务上抓起、从推动上发力,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突破一切瓶颈,把意向性项目变成签约性项目,把签约项目变成合同项目,把合同项目变成投产项目,把好的思路、好的想法转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
    第六,新的社会乱象出现不是偶然的,必须正视问题、依法治理。由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部分乡村公序良俗失效、社会矛盾激增等问题突出,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困境。要全力抓好文明乡风建设,深入挖掘农牧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振精神风貌,通过在村规民约中强化约束性措施、加大地方立法等方式,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新风尚。要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筑牢基层堡垒、整顿软弱涣散,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和农牧村黑恶势力、部落宗族势力、“村霸”等社会乱象,还农牧村一片朗朗乾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