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

人大代表罗爱明: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拓宽劳务人员增收渠道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9-01-17 10:32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来自舟曲县东山镇罗家村的罗爱明是农民代表,他的身上也有着朴实本分的农民本色。采访时,他多少有些拘谨。但在村里,他可是小有名气的劳务带头人。罗爱明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属于脑子活、不安于现状的那种人。罗家山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一年辛苦下来的收入也是屈指可数。爱琢磨的罗爱明本着“就地取材”的心理,在劳务经济上做起了文章,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到处包揽工程,一年下来增收效果不错,还因此获得了“劳务带头人”的美称。

  罗爱明告诉记者,罗家村穷,所以不管揽到的工程项目大小,他始终坚持以扶持和带动贫困户增收为主要目的,积极吸纳项目实施村的贫困劳动力参与其中,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高工资。去年一年,他先后带动50余名贫困劳动力参与劳务经济,累计实现务工收入达120多万元。在村里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程中,罗爱明参与了从工程招标到具体实施的全过程,村子主干道沿线雕塑的“二牛抬杠”“农家酿酒”“石磨磨面”等塑像,生动地还原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场景,也让村民们多了一条挣钱创收的渠道。

  罗爱明说:“我们镇上每年出去务工的农民工大概有 4000多 人,其中很多人因能力有限,只能从事搬、运、挖等苦力工作,工作强度大不说,工资也低。说白了就是技能型人才太少。我希望政府能在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再加大一些力度,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素质和创业意识,让农民工由传统单一的体力型向技术型、智力型转变,由务工就业向创业带动就业转变……”

  此次人代会上,他还带来了将“东山转灯”这个民俗活动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建议。他充满信心地说,东山转灯活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并且在国内属于独一无二,希望通过自己的建议,能使此项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X